2024-09-25 11:49
,题库总共题目190+,含真题/章节课后习题/答案解析/模拟考试(具体请查阅),每年进行更新。
新闻法治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,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。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,其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。新闻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,加强社会主义新闻法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双重需要。
媒介公信力[中央民大2023年研;武汉理工2022年研;北京师大2010年研;清华大学2009年研]
【答案】媒介公信力,是指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。它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。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,是衡量媒体权威性、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,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。媒体公信力的高低,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。媒体公信力是衡量、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。对于媒体而言,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、占领市场、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。
【答案】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、规则,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。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:保护新闻自由,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,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、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,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,促进国家发展。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: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《新闻法》;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,即判例法,而没有成文的《新闻法》;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《新闻法》,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《宪法》《民法》《刑法》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。
【答案】新闻是一种信息,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,两者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,不能等同。
②它们对受众而言都具有未知性和针对性,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,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。
①内涵不同。信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,而新闻仅限于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。
②外延不同。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,而新闻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。
③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。新闻通过新闻媒介传向整个社会,能够调整和影响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思想,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,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新闻传媒进行传播,都能公开面向整个社会。
相关试题:网络中的假新闻有什么特点,怎样预防假新闻?[重庆大学2023年研]
富有煽动性的虚假新闻,往往容易导致网民情绪化,情感极端化的网民在网上过分批评、同情、赞扬一类人,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发泄,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引发舆情危机。
不负责任的“真相”在受众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影响,对于一个求证时间长、辟谣难度大的新闻非常不利。人民对于热点事件的求证心理导致信息引爆扩散。
网民普遍认为在网络管理越来越严格的今天,涉及到敏感话题的新闻都是比较严谨的。然而个别媒体为获得较高点击率,铤而走险,在敏感线)专业性。
在虚假新闻中加入专业术语、法律条款、政府回应等内容,增加新闻的可信度,一些发文者自我的臆想、猜测、推理也穿插其中,极易被误解成线)及时性。
虚假新闻也属于新闻,也需要满足时效性的特点。例如信息的首发者往往会得到更多评论、转发和关注。及时满足网民信息苛求的新闻会得到广泛扩散。
富有新奇性的新闻由于日常较为少见,经过短期发酵后更容易引发爆炸式的扩散,网民会自觉主动传播一些反常、奇特、与社会真题基调不符合的新闻,这类新闻会引发广泛讨论。
【答案】新闻的倾向性,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、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。(1)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:
①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“反映的产物”。在反映客观社会生活过程中,新闻工作者常常站在一定的立场上,并通过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去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,然后根据一定的目的写出新闻。这样,新闻不可避免地要被打上新闻工作者的“印记”,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。这种倾向性,实际上反映的也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。
②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、党派、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,总是要按照它们的要求,为其根本利益服务。因此,新闻也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。
①选择事实选择的过程是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志充分驰骋的过程,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、利益追求、思想倾向等对事实加以选择,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实加以报道。
②在新闻编写过程中,渗透着新闻报道者对事实的评价。不同的新闻报道者因立场不同,往往会对同一事实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,从而表现出各自鲜明的倾向性。
Copyright © 2002 中欧体育·(中国)zoty-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73353137号-6